为弘扬有声非遗文化,摸清有声非遗传承情况,8月10日,崇声调研团成员沈钰莹前往浙江省舟山市盐仓街道朱家塘。通过采访朱家班第三代传人、浙江舟山锣鼓传承人朱良成,团队进一步了解了当今非遗文化传承发展面临的机遇和困境。
据团队了解,舟山锣鼓于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舟山锣鼓是流行于舟山一带的吹打乐样式,明清时期就在定海一带广为流传。最早起源于航海,后来大多出现在民间乡里的红白喜事、庙会庆典及渔民祭海等活动中。朱老师向团队成员介绍了朱家班由初创到兴盛的历史,讲述了一代代传承人们如何秉持初心,将原汁原味的锣鼓韵律发扬的故事,展现了老一辈深入挖掘锣鼓魅力,坚守非遗文化的信念。提及传承方式,朱老师讲述了他走进中小员工课堂,亲自教授员工的经历,此外,他还通过举办文艺演出,参与各大活动等形式宣传舟山锣鼓,让更多人能感受到锣鼓声响的宏大气势。在访谈过程中,成员也认识到当前舟山锣鼓的传承任重道远,如何利用互联网数字化技术在对非遗文化进行转型升级的同时保护好其最重要的“根”成为社会共识难题。朱老师也就非遗文化濒危现状提出期望,将保护和传承宝贵文化的使命寄托在青年一代身上。
通过此次访谈,团队成员对非遗文化特别是有声非遗的发展情况有了更为真切的感受,舟山锣鼓作为浙东锣鼓的典型性代表,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征影响着一代又一代舟山人。这为团队承担传承使命,深耕有声非遗平台,更为全面地推广非遗文化,与时俱进地创新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形式奠定了深厚基础。
文/沈钰莹 图/沈钰莹
8月10日